妈妈给宝宝洗屁屁,冲奶粉,自然不在话下,对付湿疹热疹,处理腹泻咳嗽每个妈妈也都有自己的用药方法。不过,当你向周围的新手妈妈津津乐道地传授血泪经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经验真的正确吗?
做父母的最看不得的就是小宝宝生病,看到宝宝受疾病折磨,再强悍的妈妈都变成了玻璃心,于是家长们恨不得都自学成材,成为用药高手,让宝宝药到病除。但有时候,宝宝生病不需要用药,自然就能痊愈,生病是宝宝增强抵抗力的一种过程,盲目滥用药物对宝宝可能造成另一种伤害。快来看一下,以下几个宝宝用药错误事儿,你干过几个?
错误一:感冒马上用药
婴幼儿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感冒是可以自愈的,通常5-7天左右病毒就能被身体清除。不过,许多妈妈在这5-7当中根本无法淡定,必定焦虑地带宝宝去医院开药打针或者擅自给宝宝吃感冒药,这实在是一种误区。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马上治愈宝宝感冒,宝宝从感冒到恢复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可能会持续2-3周左右,通常推荐多喝水,多休息,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保证宝宝体感舒适,无需额外使用感冒药。
目前,欧美等国都不推荐给2岁以下的宝宝使用感冒药。因为:感冒药在宝宝身上做的研究很少,无法保证用药安全。小孩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根据成人用药剂量推算儿童剂量是不科学的。有的国家,甚至把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的年龄提高到了4岁,甚至6岁。
不过,这并不是说,宝宝感冒了,什么情况下都不需要用药,等1周自然就会好。如果感冒发烧腋下温度超过38.5℃,就推荐使用退烧药退烧了,这主要是为了缓解发烧给人带来的不舒服,同时也是预防可能因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如果是合并了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的。
错误二:绝对拒绝抗生素
现在许多妈妈都谈抗生素色变,对抗生素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一些妈妈甚至完全拒绝抗生素,于是走入了另外一个误区:觉得抗生素很可怕,要少用抗生素,用两天病好了,就赶快停掉。
一般来说,抗生素不能滥用,强调的是“滥用”,因为滥用可能造成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如果宝宝并没有没有患细菌性疾病,却使用抗生素,就属于“滥用”。
但如果宝宝是患了细菌性疾病,就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而且要用足量用。
抗生素去对抗疾病,常规起效大概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起效之后,需要持续地抵制这个细菌,大概需要3-5天的时间。如果只是吃了一两天,发现起作用了,就停用抗生素,这个时候有的细菌可能只是被抑制并没有被杀死。在停药的过程中,细菌刚好就获得了更强的变异能力,产生了耐药菌株。下次再用抗生素的时候,这个抗生素对它就不起作用了。所以,你的疾病不仅没治好,还可能会变得更严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旦使用了抗生素,就一定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地去使用。
错误三: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宝宝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Va与V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
错误四:一病多药
宝宝生病,许多妈妈都会着急上火,分寸大乱,一些妈妈在给宝宝用过一种药物后,发现并没有效果,于是就想着换一种药试试看,殊不知,这样多种药物齐头并进。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V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青霉素、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有上述危险。
错误五:糖水服药
许多妈妈在给宝宝喂药的时候会发现,宝宝不愿意喝带有苦味的药物,于是便用糖水给宝宝服药。殊不知,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并在胃液中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致使疗效大打折扣。有些药物恰恰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若在药中加糖,效果不佳。
错误六:盲目相信中药更安全
一般,西药在药品的说明书里会注明,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可能会让有些父母觉得,西药太不安全了。于是选择些中药,因为中药的说明书里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但实际上,尚不明确,不代表着它没有副作用,只是说它没有相应的临床试验,没有收集到临床的数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选择药品说明书上详细交代了相应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药品更安全。
错误七:家有常备药物
专业的药剂师并不主张在家中备很多药物。因为家里备药很多时候用不上,过期造成药品的浪费。对于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来说,楼下三五百米就有药店,购买药物是很方便的。另外,家里备的药太多,顺手拿药时很容易用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