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君有个朋友平时只看进口片,所以华语古代大侠的打打杀杀,一向难入他的眼。
2014年的一天,我刷豆瓣看到他给《绣春刀》打了高分,很是惊讶,赶紧问咋回事。
他说,电影是陪人去看的,竟然很喜欢,说不上来什么感觉,总之特别不像古装武打。
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去看《绣春刀2》,但他那句评价,用在续集明显更合适。
明朝万历末年,阉党掌权,外忧内患,民不聊生,时局危亡。
锦衣卫是令人恐惧的存在,镇抚司三字,闻者心惊,绣春刀、飞鱼服,见者色变。
他们人手一本无常簿,写下就是铁证如山,说你有罪绝不无辜,不必呈堂证供,即可抓人下狱,严刑拷打。
一名锦衣卫当差,因为捕风捉影说了几句魏忠贤的八卦,被无常簿大笔一挥,治了个暗通逆党。
锦衣卫去寺庙查案,上菜的小和尚双手发抖。净海和尚说,来烧香的都是好人,锦衣卫提笔写下“净海和尚说,买北斋字画的都是好人”,当即把他吓得全盘招供。
恐怖威压之下,暴露的是大明广厦摇摇欲坠,只有余息尚存。
那是个法纪形同虚设的年代。镇抚司千户说,这个衙门那个官府,到处有我们的人,动动手指就能把黑的说成白的。
那也是个上层建筑千疮百孔的年代。只需一个身手拔尖的百户,就能潜入机要重地,烧个精光。
彼时的沈炼,还不是《绣春刀》中那个彻底与官场决裂,投奔广阔天地的自由人。
他终日游走在提防试探、言不由衷、收敛情绪、笑里藏刀的世界,竭尽全力应付公私混淆的算计,晦涩难测的人情和身不由己的桎梏。
但暗无天日的岁月暂时还没有把他耗尽。
北斋问:这个世道你没过够吗?他只是转移话题:谁也救不了这世道。
琢磨一下《绣春刀2》的故事,这就是一个权力高层勾心斗角、把小人物卷入政斗阴谋充当牺牲品的标准间谍片母型。
当然,不是007,《碟中谍》那样善恶分明、力挽狂澜的英雄主义。
而是人人游走在道德灰暗地带,身负重重牵制,面对责任和良心的考验,不断被迫做出抉择和牺牲的现实主义谍战。
试想,可以把背景搬到当代米国,锦衣卫换成中情局 ,镇抚司换成外勤特工,东厂换成五角大楼,经历司换成电脑房,游船换成空军一号,明神宗换成总统,魏忠贤换成幕僚,所有的冷兵器换成枪械……
如此一来,甚至整个结构都不需要太做调整,直接化作一部阴谋论惊悚片。而且直觉上,会比大多数同类的好莱坞俗片更耐看。
有兴趣的话,第一部也完全可以做类似的替换,丝毫不伤及故事的主心骨和思想表达。
开这个脑洞,当然是好玩为主,但也足以说明,《绣春刀2》的内核有多么现代。
你可以说是借古喻今,也可以理解为以当代审美讲古装故事,总之都称得上成功范例。
所以也能明白,当年《绣春刀》为什么成为现象级口碑片,除了电影层面技艺确实扎实,还因为无论政治惊悚还是现实谍战,在华语大银幕上,都太罕见了。
哪怕以古装的面貌出现,也是填补稀缺。
动作戏也极尽实战层面表现,兵器突出重量,身法缺少轻灵,蹿高不过一丈,过招强调力量和击打感。
其中倭刀的典故,看过徐浩峰《倭寇的踪迹》应该会会心一笑。
室外打斗犹有武侠痕迹,房内无从施展,酷似当代的近身格斗,CQC自由搏击,简直可以放在《飓风营救》里。
正反派暗器火器百无禁忌,比武艺之余更拼兵法和心理算计。
沈炼夜半潜入盗书一场,与东厂高手打斗正酣,突遇巡逻兵,立刻转向心跳加速的潜行刺客模式,那一瞬动静的对比转换,也纯然是谍战戏的神韵。
三年前第一部《绣春刀》技惊四方,路阳通过续集全盘继承了拿手之处。
台词点到为止,透着为官者应有的城府老辣,看得出千锤百炼。转场干练,毫不拖泥带水,留白恰到好处。除了偶有几场抒情戏略垮,两个小时几乎剧力不竭。
他注重角色塑造,小人物也力图用一两个瞬间来丰满血肉,引导我们关注他们的命运。
几场重头戏的时机跟第一部几乎一致:开篇的深夜之搏,中段的院落围困,高潮的以弱敌强,把成功套路做出另一种变体,第三部可以继续沿用。
路阳善拍男人戏,两部都是兄弟情挂帅,但不是狗血的歃血为盟,而是实用出发的有难同当。
也正是对实用主义的前提,才蒸腾出同袍友情的可贵,避免了许多兄弟戏的中二倾向。
高潮的双雄杀通关,沈炼一句“裴兄烦请守住吊桥”,裴纶回一句“好说”,两人再不发一言,横刀迎敌,万种豪情都在其中。
儿女情长告白,也是惜字如金。北斋以真名相告,沈炼一句“沈某记下了”,千言万语再不必说。
所以,这故事主线是官场阴谋,方君却愿意把它归入武侠,里面的人情世故,分外有江湖儿女情怀。
闯江湖的,不会你侬我侬絮叨半天,掏心窝子的话翻来覆去说。
尽可以信口开河,尽可以插科打诨,但说到关键的,总是一两句带过,眼神一迎,彼此心意了然。
默契,是江湖特有的浪漫。
在我们的想象里,江湖之远,庙堂之高,存在着不亚于次元壁的屏障。
比起万人殒命的战事,对于江湖人而言,官场不啻是更接近修罗战场的炼狱。
一众困兽里,最可悲的是陆文昭。在杀伐中幸存,一心“换个活法”,巴结逢迎攀爬仕途,如履薄冰地酝酿着出头之日。
他对沈炼说:到了我这岁数,情义、气节都磨得差不多了。
可悲的是,他本质上仍是个江湖人,选的是一条完全不适合自己的路,尽心尽力不计代价一条道走到黑,傻乎乎以为光明就在出口。
他让我想起《投名状》的庞青云,心怀出人头地的宏愿,突如其来暴尸殒命。
不同于庞青云,明末火器不振,至少给了陆文昭一个悲壮慷慨的死亡。
相比之下,沈炼铁了心背叛体制,却因为新皇登基后的恻隐保住了性命,更像是照顾观众情绪和世界观的一厢情愿。毕竟这是前传,他死不得。
况且,少了丁修,总得给女观众另找一点纯爱幻想寄托吧。
《绣春刀》不是浪漫飘逸的武侠神话,跟现实主义谍战片《柏林谍影》、《特务风云》同属一个色系。阴暗冰冷,充斥着让人窒息的绝望。
这从来不是一个正邪交战的故事,我们很难说沈炼、裴纶是多么正义良善,陆文昭、朱由检是多么腹黑邪恶。
只不过,他们中的一些比另一些多一点良知和担当,道德的底线、情义的分量、锄强扶弱的人性本能,对他们来说仍有意义。
泥足在修罗地狱,能活成这样,已殊为不易,值得敬佩。
通过目睹一群黑白难辨的蝼蚁,在修罗场的血腥厮杀,我们也多少了解到一些关于权力的真相。
最可怕的,不是权力的游戏多冷血恐怖、泯灭人性,而是那些自以为在玩权力游戏的人,并不自知并非玩家,只是真正玩家游戏盘上的棋子。
他们的所思所想,都由看不见的骰子决定,一举一动,都被隐形的吊线掌控。
他们的野心是幻觉,欲望是虚空,他们自以为坚定的自由意志,是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眼里,最残忍也最悲怆的笑话。